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力——让科创高地“万马奔腾”
来源:湖北日报
在省党代会报告明确的发展蓝图中,“努力实现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排在“六新”奋斗目标首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九大重点任务中被突出强调;“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中,最先提到的就是“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了湖北力量。
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力
让科创高地“万马奔腾”
目前,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30个,排名全国第4位
在鄂“两院”院士达8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等均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4100家,跃居全国第8位
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占全国1/7强
全省国家创新型城市达到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县市、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分别达到38家、32家和34家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关键变量,也是最大增量。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揭牌……6月25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荆楚大地科技创新脉动强劲。
6月26日,俯瞰武汉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为轴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01
武汉都市圈:
科技同兴、产业同链
武汉用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重大平台,加快建设东湖科学城,打造全国原始创新策源新高地;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鄂州加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区,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创新资源承接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科技同兴核心区。
黄石深度融合武汉都市圈,在创新协同上作示范,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
黄冈抢抓有利契机,主动对接、担当作为,在建好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等方面持续发力。
02
襄阳都市圈:
把协同创新作为强大撬动力
襄阳加快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襄阳(高新)科技城尽快实现项目满园,完善襄阳(东津)科学城“三纵三横”路网,增强襄阳(尹集)大学城的承载功能。加快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湖北隆中实验室实质性运行。
十堰以优化结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着力点,谋划推动产业链备份系统建设,全力维护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融入和引领全省“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发展。
随州把协同创新作为最强大的撬动力,以专汽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区域协同、行业协同、企业协同为切口,带动整体发力、联动发展。
03
宜荆荆都市圈:
把科技创新作为原动力来打造
宜昌加快推进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细化落实“1+4”人才新政,加快构建以宜昌高新区、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宜昌科教城、“宜荆荆恩”科创走廊为主体的多层次创新体系。
荆州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人才、先进制造业“三个高地”。
荆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科创中心,加快构建全区域、全链条、全主体、全要素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融入科技强省建设“一盘棋”,努力形成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强大合力。
省科技厅聚焦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推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聚焦科技资源优势转化,推动打通创新到产业的转化链条;聚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营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创新生态。
为建设“先行区” 贡献科创动力
科技创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的“强音词”,在湖北引发热烈反响。从科技园区到企业车间,我省科技工作者勇于担当,龙头企业加压奋进,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能,奋力谱写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说,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战略基地。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湖北,是湖北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机遇。
“心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团队成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教授夏家红说,省党代会胜利召开,提出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下一步更要加把劲,争创国家医学中心,服务健康湖北。
“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这让我们倍感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6月20日,湖北东湖科学城核心区,武汉超算中心第一节预制模块箱体被吊装,将像拼积木一样“拼装”成国内最大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该中心负责人罗庆说。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发挥东风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持续做强我省汽车产业优势,提升产业集中度。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秦捷认为,一定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不负重托。围绕科技创新,岚图将加强人才储备,构建起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高精尖人才队伍,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的掌控,推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信息网络、智能网联汽车等数字领域优势产业,助力我省汽车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强。
唱响打造全国
科技创新高地的湖北强音
湖北日报评论员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不久,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唱响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努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湖北强音。
褒奖科研工作者及项目,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八个方面部署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体的行动、务实的举措,展现了科教大省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局中,负重担当、砥砺作为的奋斗姿态。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说,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工人阶级要把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2018年4月,在烽火科技集团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在长江三峡工程坝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语重心长、言谆意重;定向领航、催人奋进。近年来,湖北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事业接续前行,尤需创新发力。在省党代会报告明确的发展蓝图中,“努力实现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排在“六新”奋斗目标首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九大重点任务中被突出强调;“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中,最先提到的就是“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此次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从聚焦重大战略需要和我省优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科学部署了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湖北路径。
“高地”二字,尽显使命之重、任务之巨,必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壮志来托举,必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活力来筑基。
征途漫漫,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积极融入科技强省建设“一盘棋”,主动担当、各尽其责,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笃行致远,我们要以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湖北建设“先行区”注入更加澎湃的“第一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